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企事业单位 / 科研机构 / 100-299人
3
招聘职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校以来,北航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重点支持,是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18年入选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名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简称杭州研究院)是一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浙江省、杭州市及滨江区三级政府共建的新型高水平研究机构,2018年3月正式落户杭州高新区(滨江)。
杭州研究院以“建设信息领域世界一流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使命,积极探索新机制,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致力于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努力建设成为扎根浙江、放眼世界的一流人才高地与创新高地。
双方将按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同时作为重要一“点”支撑之江实验室建设“网络信息国家实验室”,最终形成人才、科技、产业等创新要素贯通互融的协同创新发展体系,为北航“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薪酬福利
参照国内外一流研究院所,为百里挑一的入选者提供有国际竞争力、比肩阿里网易海康、能够使其安心技术创新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科研保障
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原始创新,根据引进人才的实际需要,在科研经费、实验室空间、团队配备、博士后及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和保障。
激励评价
对高端人才实行PI负责制,高度的人财物自主权,最大限度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建立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应用的晋升评价导向,不以论文论英雄,实行多元化、市场化的评价体系。
私人助理
设立人才服务专员岗位,为高端人才团队,实施个性化服务(处理各种工作生活琐事,让人才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上)。
创新创业
重视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利用滨江区支持北航师生创新创业专项政策和先天优势,最大限度激励人才在技术成熟时带成果创业。
安居保障
对国家级、省级、市级高端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新引进符合条件的硕士、博士提供国际人才公寓或2000-4000元/月租房补贴。
关爱家人
积极保障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重点人才重点保障;引进人才父母不论户籍均纳入滨江区养老服务范畴,优先安排入住区内政府养老服务机构;对高端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开辟就医绿色通道,为其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和保健服务。
便捷落户
对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50周岁以下),享受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并允许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成年未婚子女和符合投靠条件的双方父母迁入,研究院将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
依托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三个“双一流”学科和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
重点开展主动视觉系统与智能感知、生物特征识别、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智慧医疗技术与系统、脑控康复技术与系统、星上信息智能处理、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抗干扰容错控制、多飞行器智能自主协同控制等方向的研究等方向研究。
团队现有30余人,院士2人,长江6人、杰青3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青年千人2人、型号总师1人。
依托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在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面向机器智能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驱动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团队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和欧洲科学院1名,杰青、长江基金获得者12人,千人计划、青年千人10人。
依托“仪器科学与技术”双一流”学科,惯性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量子传感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国家级研究团队,重点开展超高灵敏原子自旋磁场测量、基于原子自旋效应的超高灵敏心磁测量和脑磁测量大科学装置等方面研究及新一代量子传感器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
团队现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讲师以及博士后等共4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3名,杰青2名,优青4名,青千3名。
依托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全国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中交通领域的唯一实验室,拥有由张军院士领衔的国家级科研团队。重点开展交通大数据边缘计算理论、认知计算、集群智能与综合交通网络运、行演化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和软硬件系统设备研发。
团队现有院士3人,长江/杰青5人,2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名千人计划人才、10名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青年千人,以及2名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主题专家。
依托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行建设,该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并列第一,在高温合金材料与涂层、先进磁性功能材料,信息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重点开展特种功能材料与器件、新型热电薄膜材料与制冷器件的应用研究、柔性电子材料及元件研究和健康监测用多功能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
团队现有成员8人,其中院士1人,青千3人。
依托北航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级示范学院,拥有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实验教学团队。重点开展在空天信息网络高速数据加密、卫星网络通信系统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安全操作系统、网络舆情分析与监管、车联网安全、空管信息网络安全、硬件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网络攻防等方向的研究。
团队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特聘院士兼职教授2名,杰青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