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企事业单位 / 教育/培训/院校 / 1000-9999人
2
招聘职位
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确定了“五个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今天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续写新的辉煌。
资源富集,特色鲜明
学校现有学生36000余名,教职工43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7个学院。拥有74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含1个交叉学科),25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含1个交叉学科)和2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由我校培养。校友中涌现出48位两院院士、65位将军、48位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在航空领域,半数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西工大校友;在航天领域,一大批杰出校友担任集团公司、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及副总师以上职务;在航海领域,水下装备主要厂所的总师、副总师、党政领导60%为西工大校友。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学校汇聚了一支由700余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包括两院院士(含外聘)37人、长江学者3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团队28个,国家级青年人才99人。
实力雄厚,成果丰硕
学校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上,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我校。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和14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重点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国家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深度参与了两机专项论证、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开我国无人机研制之先河,实现我国第一个整套无人机系统、第一个无人机生产线等出口海外,拥有我国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中心,建有我国高校唯一的无人机专业化飞行试验测试基地。国庆60周年阅兵中,整个无人机方队由我校自主研制生产;建军9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第二次以整个方队入列阅兵式,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三大奖20项,省部级一等奖58项,科研经费到款累计超过170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开放办学,协同发展
学校瞄准西部大开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建设有西安友谊、长安及江苏太仓三个校区,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青岛、宁波、太仓等地设立异地创新机构。太仓校区距上海虹桥机场45公里,占地1576亩。太仓校区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通用航空、民用航空、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方向设立一批跨院系、跨学科的交叉创新平台,建设民航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微电子学院、软件学院等学院。学校构建了以欧洲为重心、拓展俄乌、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学校先后与300余所海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世界大学排名TOP200的合作高校达到58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心怀“国之大